好像在这里停了笔有整个月了,有时有一点害怕,网络的发达,会让我们顾此失彼,每天把很多的时间都放在脸书上,脸书可以说是已经变成我们现时报道的一种工具。唉,我很多朋友都对我说,你还写什么博客,有脸书就可以了。但我想,脸书生意火红,写了的东西,不到10分钟,就沉入海底了,要回味,真的需要来个海底捞针才行。
看来,我还是继续在这里混多一些日子吧。
很快的,读书会已成立了一年多了,时间不留情,就像孩子长大了对父母的感情一样,被时间一年年的冲淡了。。做孩子的没感觉到,但做父母的,对于这种树叶离枝,船儿远航的感觉,却感触特重特深。。。
龙应台的“目送”如此,廖鸿基的“出航”也一样。
今年54岁的台湾作者廖鸿基,35岁就成为讨海人,一生致力于台湾海样环境,生态及文化工作。出名的作品如 “讨海人”,“鲸生今世”,“来自深海”,都道出了这位讨海人的生活,海洋与感情。
“出航”整篇文章是在一个父亲的角度来描述父女之情的亲情故事。文章中有提到父亲的矛盾心情,一方面盼望女儿快点长大,一方面又希望女儿可以一直在自己的保护中生活不必到社会面对现实与坎坷。
读书会,一个半小时结束了,我相信,大家的心情是带有一丝丝的沉重的,身为父母,这种必须放,又不舍得放的心情,相信天下所有的父母都尝过。
书中的这段文字,给我留下了最深的印象。。
时候到了,树叶终要离枝,果实总会掉落,再美丽的风景都难免一个阶段,一个阶段过渡。
真希望把这故事介绍给18、9岁的年轻人看,两个阶段的人生,两种看法,两种截然不同的感觉。我们也曾年轻。。。我们也走过现在的年轻人所走过的同一条路。但是最终,我们仍然回到父母身旁,我们的孩子,最终也会回到我们的身旁。
和几个好朋友参与了上个星期天在碧山举行的乐龄文娱晚宴(Grandparents'Day 2011)。对我们几个好朋友来说,这也是尽了我们一点点的薄力,对社区所做出的的微小贡献,community work 也。
在这节目之前,我们也为了另一个节目忙昏了脑,所以一直腾不出时间来排练,后来又因为有一两位演员临时接了戏,因此,我们当时一下子就有一点乱了阵脚。哈哈哈,幸亏碰到我这个大头虾是放得很开,船到桥头自然直那一种pattern的坏习惯多多的人,因此,也就大概大概排排了两次就冲啊!cheong ar!
还好,还好,广东话说:大步跨(lam)过,感激再感激,碧山的居民给我们这么热烈的支持,黄根成部长给我们这么大的鼓励,我们几个好朋友,当然是开心啦。。。
这只是我在乱乱来的最后搞笑呕吐片段,抱歉抱歉,如果看了让您大吐不止。前面还有一些精彩片段,有空会陆续放上网。。。
虽然是贴钱(买道具,添置服装嘛)出力,但是,快乐的时光和真诚的友情,不是金钱所能取代的。
片段1:
片段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