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雨人生
时常心里会感叹,在这个电脑高科技年代,到底还有多少人会喜欢唐诗宋词呢?这些五千年来永垂不朽的佳作,老实说,一直以来都让我沉醉不已。而且很多诗词,都能够用短短的数句,道出了人生的悲欢离合,改朝换代时的伤痛与无奈。
特别喜欢一首把人的一生分成3个阶段的词,蒋捷的虞美人。这一首虞美人把生命旅程3个阶段的生活和心情,做了一次明显的对比。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闊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 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你读了这首词,一定注意到作者用了3个听雨,来比较少年,中年,老年的生活和心情的不同。为何要拿听雨来做定点呢?作者大可以说听鼓,听笛,或听什么其他的。听雨,在什么地方都可以,只是蒋捷取“歌楼上”来象征少年生涯。“客舟中”象征中年生涯,而“僧庐下”象征老人生涯。
少年是不知愁滋味的年龄,你看辛弃疾就说过,“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这个年龄的人,尽管楼外风雨交加,他们照样在歌楼中,寻他的欢,做他的乐。纵然狂风暴雨,也懒得理会。所以作者用少年听雨歌楼上,带出了尽管世事多么紛扰,人生多么苦恼,但对这些少年们却丝毫也起不了影响,他们照样有心情寻欢作乐。
如果把歌楼比喻成娱乐场所,“红烛昏罗帐”,比喻成尽情享乐,那么,“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两句,一样适合用于今日,每逢周末,你试着到乌节路或克拉码头一带的夜店看看,全都是挤满了“不知愁滋味”青少年。不过,这次青少年们,很快就会进入“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闊云低,断雁叫西风”的人生旅程。
人生进入了“壮年听雨客舟中”,就不象“少年听雨歌楼上”那种轻松愉快了。中年人为事业,为衣食,为家庭,奔走四方。而今“客舟”已不像“歌楼”那样能隔风挡雨,当狂风暴雨,波浪凶涌时,客舟中的人能不提心吊胆吗?
人一旦负起家庭和社会责任,就得面对各种竞争,种种打击,那时候,生活不再是享受而是奋斗,一场场经年累月让人疲惫不堪的奋斗。接着一句“江闊云低,断雁叫西风”更进一步的带出了“壮年听雨客舟中”的无情生活的情景。
江阔则风大,云低则雨骤,风大雨骤,客舟何等危险。“断雁”,是指离群的孤雁。孤雁在西风中悲鸣,多么凄凉。此情此景,舟中人看了何等担忧。所以江闊云低,断雁叫西风彻底的道出了一个人在社会上奋斗时所面对的艰苦竞争,人情冷暖,世态炎凉。
这首虞美人的上面四句,两句写少年,两句写壮年。下面四句,则完全写老年人了。而今听雨僧庐下,这而今,与前面的少年,壮年相对,当然是指当作者写这首词时,已经步入老年了。而今听雨僧庐下,僧庐,象征归隐避世,与世无争。
当一个人鬓已星星也的时候,大致也年老力衰,心情归于淡泊。星星,形容白发。
词的最后两句,作者悠然无奈的写了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因为悲欢离合,对一位老人家来说,一切都已尝尽,因此也不会再为悲欢离合之事而动情。所有年轻人爱得难分难舍,哭得死去活来的事,对一位历尽沧桑的老人来说,都变得很平淡。
蒋捷这首虞美人仅仅用了短短的56个字, 就把少年,壮年,老年,三个阶段的生活和心情,说的如此扣人心弦。
相信有不少朋友是正处于听雨歌楼上的年轻人,更有很多是听雨客舟中,正为生活与事业而奋斗着的中年人。无论我们是处在那一个人生的阶段,但是,只要我们尽力活出最有意义的每一天,才不至于等到鬓已星星也时,才无奈的让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又见北京(五)
其实我是一个很懒惰洗头发的人,虽然头发又长又曲,但是不怕你们笑我,我没有每天洗头的习惯。通常我是隔天洗一次头发,为什么呢?因为我国的空气清新(除了有印尼飘来的讨厌烧笆乌烟瘴气的日子外),在好多公众场所,甚至夜店,也没有二手烟沾污头发的可能。再加上,生活忙碌,很少在外步行,也不必乘搭公共交通。因此,隔天洗一次头发是绝对可以接受的。
但是。。。但是,真是人算不如天算,在这里,尤其是我居住的这层楼,不知怎么搞的,每天都是烟味其重无比,尤其是那封闭的走廊,更是每次进出,都得摒住呼吸,在等电梯上下时,也时常看到人手个一烟,你抽我吸的,真是气激。
可能是我鼻子太敏感,或对于烟味有如惊弓之鸟吧,每天回家,一开门一踏入屋内,也觉得屋内有烟味。这些二手烟真是无孔不入。
真不知道中国的禁烟令到什么时候才能真正有效地执行。总之,法律漏洞百出,虽然这里很多公众场所都禁烟,但是能抽烟的酒楼,咖啡厅,饭店大堂,购物中心,夜店,公共地方,到处都是。因此,整个北京市仍然是二手烟雾弥漫。
怎么办呢?除了一个“忍”字,又能怎么办呢?
知道新加坡政府将在明年1月1日起又要再扩大禁烟范围,包括电梯等候出,大厦的进出口处,巴杀,商店,特别是一些酒楼餐馆的门口,银行的门口,及政府大厦的进出口处,也将禁止人们抽烟。这真是一件大喜事,因为我发觉到,上述所谓的门口,真实是一个很大的吸烟区。烟客们往往当他们在政府部门或银行里等候的时候,烟瘾一 起就会站到门口去抽烟,尤其一些餐馆的门外。记得最近出席戎哲的结婚晚宴时,发现同桌的某几个客人,每半小时就消失20分钟,一问之下,原来烟瘾起,走 到餐馆外头大抽其烟也! 好奇之下,我也跑到餐馆外看一看,天啊,一看之下,好多客人站在那儿抽烟。就隔了那么一扇门,两个世界。可是,门一开,多少的二手烟又飘进餐馆内呢?没人注意。
看来我国政府不如在公众场所设立一些吸烟房,让志同道合者付钱进入吸烟房内,自抽自吸,自生自灭,互相你益我来我益你,正所谓“香”烟不飘别人鼻。
希望新加坡国政府也能把禁烟范围扩大到七月歌台的周围,甚至是夜市(pasar malam) 的摆卖处和牛车水的食街,因为时常走过歌台,有时停下脚步想望一望,可是前后左右的ah beng, uncle都在吞云吐雾,似乎想用烟雾把你敢走不可。还有组屋附近的pasar malam,一般上是一家大小去那儿逛逛购物的地方,可是却连有一些摊主都在抽着香烟。这种情况是令人担心的。
至于酒吧夜店,禁不禁烟又有什么关系呢?反正要到酒吧夜店消遣的人当然不介意那种昏暗迷蒙,烟味酒味混杂一团的乌烟瘴气之地吧。
总之,我不反对任何人抽烟,可是,我绝对抗拒二手烟。
烟少抽一点,点击食在好吃 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