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中华总商会,嘉庚堂的“返老还童”气氛,真有余音绕梁,或三月不知肉味的感觉!
这个由新加坡广东会馆及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所联手主办的童谣与华族文化研讨会,真是给所有的出席者带来了很大的惊喜。不止这样,这个活动,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一向来对宗乡会馆的“古板”,“老化”,“传统”,“严肃”的错误观念。大家不要以为宗乡会馆只会主办一些很乐齡的活动,如明间戏曲,舞狮舞龙,传统民族舞蹈,华乐演奏,或是唐诗宋词欣赏会,等等。时代已经不同了,我发觉现在的宗乡会馆,不论在活动项目,节目形式,宗旨,态度,形象,都已经渐渐跟着时代的潮流并肩而行。正因为这种改变,也使很多年轻的一辈也渐渐的加入他们的“主宗会馆”,同心协力的主办活动。
昨天下午,我看到一群一群的小朋友,在台上有板有眼的,唱,唸,吟,甚至“舞”出广东,潮州,客家,福建童谣,真令在场的每一位观众都看,听得目瞪口呆,惊喜异常,特别是我们的社会发展,青年及体育部政务部长,符喜泉女士。很遗憾的就是我们少了海南童谣的表演,但其实那绝对不是问题,只要时间许可,我们聪明活泼的新加坡小朋友们,都是语言专才!
虽然我对福建话一知半解,但是我却完全陶醉在由福建会馆文化艺术团的小朋友所呈现的福建童谣里,只听懂第一句。。“红龟粿烧烧,吃了中马票”(ang gu queh sio sio, jiak liao tio beh biao.)
南华小学的同学所呈现的“月光光”,是我很喜欢的,住在香港时,时常在维多利亚公园听到一些母亲唱给她们的孩子听。新加坡的妈妈们。你们也不妨这么做,以增进亲子关系。
很佩服来自潮州八邑会馆的一位顶多只有6岁的小孩,在林仰仲老师的带领下,单枪匹马的朗诵了3首潮州童谣,他不仅可爱,精神更可嘉。
最后由客属张氏公会的4位有着亲属关系的小朋友所表演的客家童谣,俏皮,活泼,我只听懂。。。你吃,我吃,大家吃擂茶。(ni sit aii sit tai kar sit looi char)
当然,让我们收获不少的是聆听李焯然博士,林文宝教授,孙爱玲博士及蔡志礼博士所主讲的有关流传南洋童谣的历史,写作背景,及童谣的创作手法等。特别是蔡志礼博士,他很感性的让我们重新“拥抱久别的童年”。。。
各个方言的童谣都有着他们的历史价值,这些童谣几百年来,能让小孩及大人们朗朗上口,当然有着它值得让人们保留及回味的意义。其实,我国也绝对可以根据自己的风情文化,写出我们的童谣,不管是方言或官方的4种语言,又有什么关系呢?这将是一种文化,一种儿童轻松教育。
既然新加坡有“新谣”为何不能有“新童谣”?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